文章來源:煙臺市科技館?? 發布時間:2020-11-11 10:52:02 ?瀏覽次數:0次? ?
ENJOY AI 普及賽-奧運會開幕式比賽規則
奧運會即奧林匹克運動會,發源于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因舉辦地在奧林匹亞而得名。奧運會是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主辦的世界規模最大的綜合性運動會,是世界上影響力最大的體育盛會。
開幕式歷來都是奧運會的重頭戲,是萬眾矚目的焦點。早期的奧運會開幕式,除了基本的禮儀,文藝表演完全屬于“陪襯”,所以多為因陋就簡。
走過百年,奧運會開幕式已經由最初簡單樸素的儀式,演化為當今的文化視覺藝術大片,清晰而直觀地映射出
和平、團結、友誼為宗旨的奧林匹克精神,也展現出每一屆奧運會東道國的民族文化、地方風俗和組織工作的水平,同時還要表達對世界各國來賓的熱情歡迎。成為奧運會上最為精彩和華麗的組成部分。
在開幕式上,代表五大洲的五環、象征和平的和平鴿、精彩的文藝匯演和點燃的奧運圣火等眾多元素依次亮相。
本次比賽,選手化身奧運會使者,與機器人通力合作,完成奧運會開幕式盛宴。
比賽場地尺寸為 220X120cm(圖 1),材質為 PU 布或噴繪布,黑色引導線寬度約為 2.5cm。右下角為機器人基地(30X30cm),場地上共有 7 個用細藍線標出的任務區。
右上角是由四塊斜坡拼成的斜坡區,第一個斜坡最高處距離地面 5cm,第二個為 5cm 高的平臺,第三個斜坡最高處距離地面 13cm,第四個為 13cm 高的平臺。斜坡并不固定在場地上。
圖 1 比賽場地示意圖
機器人比賽場地環境為冷光源、低照度、無磁場干擾。但由于一般賽場環境的不確定因素較多,例如,場地表
面可能有紋路和不平整,邊框上有裂縫,光照條件有變化等等。參賽隊在設計機器人時應考慮各種應對措施。
以下任務只是對生活某些情景的模擬,切勿將它們與真實生活相比。
3.1.1 場地某個任務區上固定有一個文藝匯演模型,轉柄豎直放置如圖 2。
3.1.2 機器人轉動轉柄使得表演人員旋轉起來,綠色的 1.5 倍銷完全位于 50 梁上方得 60 分,如圖 3。
圖 2 文藝匯演模型
圖 3 完成狀態圖
3.2.1 場地某個任務區上固定有一個五環模型,如圖 4。
3.2.2 機器人需將五環豎起至 70 梁完全位于 3 倍插銷前方位置得 40 分,如圖 5。
圖 4 五環模型
圖 5 完成狀態
3.3.1 在場地基地內放有一個運動員模型,如圖 6。
3.3.2 機器人將運動員從基地放置到指定任務區,運動員與場地接觸部分完全位于任務區內得 60 分,如圖 7。
3.3.3 運動員在任務區里呈直立狀態,且保持到比賽結束。
圖 6 運動員模型
圖 7 完成狀態圖
3.4.1 場地某個任務區上固定有一個升旗裝置,如圖 8。
3.4.2 機器人需將會旗升到頂端(兩處磁鐵吸合)得 50 分,如圖 9。
3.5.1 場地某個任務區上固定有一只和平鴿模型,如圖 10。
3.5.2 機器人拉動拉桿將和平鴿放飛,兩個梁沒有任何接觸得 40 分,如圖 11。
圖 11 完成狀態圖
3.6.1 場地某個任務區上固定有一名火炬手模型,手里拿著火炬。
3.6.2 機器人將火炬從火炬手上面取下,火炬與火炬手沒有任何接觸得 50 分。
3.7.1 場地斜坡區最頂端上固定有一只主火炬模型,如圖 14。
3.7.2 機器人將主火炬放置到水平的 70 梁上 ,主火炬完全位于聯軸器左側得 40 分,如圖 15.
3.7.3 機器人沿著斜坡上到斜坡區頂端,將任務 3.6 中的火炬放置到主火炬上,火炬沒有掉落得 70 分。
3.7.4 必須先完成任務 3.7.2,才可做任務 3.7.3
3.8.1 機器人自主返回基地且沒有下一步任務,機器人部分正投影在基地內得 40 分。
3.8.2 完成傳遞必須是最后一個完成的比賽任務。
3.9.1 在比賽中可能會有神秘任務,其任務模型和得分標準會在比賽開始調試時公布。
3.10 模型位置說明主火炬模型位置固定,其它已知任務及神秘任務模型位置賽前公布,所有任務模型的擺放方向按有利于機器人完成的原則擺放。
4.1 機器人尺寸:每次離開基地前,機器人尺寸不得大于 30cm*30cm*30cm(長*寬*高);離開基地后,機器人的結構可以自行伸展。
4.2 控制器:單輪比賽中,不允許更換控制器。每臺機器人只允許使用一個控制器。
4.3 執行器:每臺機器人只允許使用共計不超過 4 個電機(不允許使用舵機)。
4.4 傳感器:每臺機器人允許使用的傳感器種類、數量不限。
4.5 結構:機器人必須使用塑料材質的拼插式結構,不得使用扎帶、螺釘、鉚釘、膠水、膠帶等輔助連接材料。
4.6 電源:每臺機器人必須自帶獨立電池盒,不得連接外部電源,電池電壓不得高于 9V,不得使用升壓、降壓、穩壓等電路。
5.1.1 每支參賽隊應由1-3名學生和1名教練員組成。學生必須是截止到2020年6月仍然在校的學生。
5.1.2 參賽隊員應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和自主地處理在比賽中遇到的所有問題,自尊、自重,友善地對待和尊重隊友、對手、志愿者、裁判員和所有為比賽付出辛勞的人,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人。
5.2.1 比賽按小學、初中、高中三個組別分別進行。
5.2.2 比賽不分初賽與復賽。組委會保證每支參賽隊有相同的上場次數,且不少于 2 次,每次均記分。
5.2.3 比賽場地上規定了機器人要完成的任務(在 3.1~3.8 的任務中選定,也可能有神秘任務)。小學、初中、高中三個組別要完成的任務數可能不同。
5.2.4 所有場次的比賽結束后,每支參賽隊各場得分之和作為該隊的總成績,按總成績對參賽隊排名。
5.2.5 競賽組委會有可能根據參賽報名和場館的實際情況變更賽制。
5.3.1 搭建機器人與編程
5.3.1.1 編程與調試只能在調試區進行。
5.3.1.2 參賽隊的學生隊員檢錄后方能進入準備區。裁判員對參賽隊攜帶的器材進行檢查,所用器材必須符合組委會相關規定與要求。參賽隊員可以攜帶已搭建的機器人進入準備區。隊員不得攜帶 U 盤、光盤、無線路由器、手機、相機等存儲和通信器材。所有參賽學生在準備區就座后,裁判員把場地圖和比賽須知發給參賽隊。
5.3.1.3 參賽選手在調試區不得上網和下載任何資料,不得使用相機等設備拍攝比賽場地,不得以任何方式與教練員或家長聯系。
5.3.1.4 整場比賽參賽學生有不小于 2 小時的調試和編制程序的時間。結束后,各參賽隊把機器人排列在準備區的指定位置,封存,上場前不得修改程序和硬件設備。
5.3.1.5 參賽隊在每輪比賽結束后,允許在準備區簡單地維修機器人和修改控制程序,但不能打亂下一輪出場次序。
5.3.2 賽前準備
5.3.2.1 準備上場時,隊員領取自己的機器人,在引導員帶領下進入比賽區。在規定時間內未到場的參賽隊將被視為棄權。
5.3.2.2 上場的學生隊員,站立在待命區附近。
5.3.2.3 隊員將自己的機器人放入待命區。機器人的任何部分及其在地面的投影不能超出基地。
5.3.2.4 到場的參賽隊員應抓緊時間(不超過 1 分鐘)做好啟動前的準備工作,準備期間不得啟動機器人,不能修改程序和硬件設備。完成準備工作后,隊員應向裁判員示意。
5.3.3 啟動
5.3.3.1 裁判員確認參賽隊已準備好后,將發出“3,2,1,開始”的倒計時啟動口令。隨著倒計時的開始,隊員可以用一只手慢慢靠近機器人,聽到“開始”命令的第一個字,隊員可以觸碰一個按鈕或給傳感器一個信號去啟動機器人。
5.3.3.2 在“開始”命令前啟動機器人將被視為“誤啟動”并受到警告或處罰。
5.3.3.3 機器人一旦啟動,就只能受自帶的控制器中的程序控制。隊員一般不得接觸機器人 (重試的情況除外)。
5.3.3.4 啟動后的機器人不得故意分離出部件或把機械零件掉在場上。偶然脫落的機器人零部件,由裁判員隨時清出場地。為了得分的需要而分離部件是犯規行為,該任務得分無效。
5.3.3.5 啟動后的機器人如因速度過快或程序錯誤將所攜帶的物品(任務模型)拋出場地,該物品不得再回到場上。
5.3.3.6 機器人完全沖出場地,記一次重試,隊員需將機器人搬回基地,重新啟動。
5.3.4 重試
5.3.4.1 機器人在運行中如果出現故障或未完成某項任務,參賽隊員可以向裁判員申請重試。此時參賽隊員可以用手將機器人拿回對應基地重新啟動
5.3.4.2 裁判員同意重試后,場地狀態保持不變。如果因為未完成某項任務而重試, 該項任務所用的道具狀態保持不變。重試時,隊員需將機器人搬回基地,重新啟動。
5.3.4.3 每場比賽重試的次數不限。
5.3.4.4 重試期間計時不停止,也不重新開始計時。重試前機器人已完成的任務有效。但機器人當時攜帶的得分模型失效并由裁判代為保管至本輪比賽結束;在這個過程中計時不會暫停。
5.3.5 自主返回基地
5.3.5.1 機器人可以多次自主往返基地,不算重試。
5.3.5.2 機器人自主返回基地的標準:機器人的任一結構的垂直投影在基地范圍內。
5.3.5.2 機器人自主返回基地后,參賽隊員可以接觸機器人并對機器人的結構進行更改或維修。
5.3.5 比賽結束
5.3.5.1 每場比賽時間為 150 秒鐘。
5.3.5.2 參賽隊在完成一些任務后,如不準備繼續比賽,應向裁判員示意,裁判員據此停止計時,結束比賽;否則,等待裁判員的終場哨音。
5.3.5.3 裁判員吹響終場哨音后,參賽隊員應立即關斷機器人的電源,不得與場上的機器人或任何物品接觸。
5.3.5.4 裁判員有義務將記分結果告知參賽隊員。參賽隊員有權利糾正裁判員記分操作中可能的錯誤,并應簽字確認已經知曉自己的得分。如有爭議應提請裁判長仲裁,裁判員填寫記分表,參賽隊員應確認自己的得分。
5.3.5.5 參賽隊員將場地恢復到啟動前狀態,并立即將自己的機器人搬回調試區。
6.1 每場比賽結束后,再根據場地上完成任務情況來判定分數。如果已經完成的任務被機器人或參賽隊員在比賽結束前意外破壞了,該任務不得分。完成任務的記分標準見第 3 節。
6.2 完成任務的次序不影響單項任務的得分。
6.3 如果在比賽中沒有重試,機器人動作流暢,一氣呵成,加記流暢獎勵 40 分;1 次重試獎勵 30 分;2 次重試獎勵 20 分;3 次重試獎勵 10 分;4 次及以上重試獎勵 0 分。
7.1 未準時到場的參賽隊,每遲到 1 分鐘則判罰該隊 10 分。如果 2 分鐘后仍未到場,該隊將被取消比賽資格。
7.2 第 1 次誤啟動將受到裁判員的警告,機器人回到待命區再次啟動,計時重新開始。第 2 次誤啟動將被取消比賽資格。
7.3 為了策略的需要而分離部件是犯規行為,視情節嚴重的程度可能會被取消比賽資格。
7.4 機器人以高速沖撞場地設施導致損壞將受到裁判員的警告,第 2 次損壞場地設施將被取消比賽資格。
7.5如果由參賽隊員或機器人造成比賽模型損壞,不管有意還是無意,將警告一次。該場該任務不得分,即使該任務已完成。
7.6 比賽中,參賽隊員有意接觸比賽場上基地外的比賽模型,將被取消比賽資格。偶然的接觸可以不當作犯規,除非這種接觸直接影響到比賽的最終得分。不得接觸基地外的機器人;否則將按“重試”處理。
7.7 不聽從裁判員的指示將被取消比賽資格。
7.8 參賽隊員在未經裁判長允許的情況下私自與教練員或家長聯系,將被取消比賽資格。
8.1 每個組別按總成績排名。
如果出現局部并列的排名,按如下順序決定先后:
(1) 所有場次用時總和少的隊在前;
(2) 所有場次中完成單項任務總數多的隊在前;
(3) 最低分高的隊在前;
(4) 次最低分高的隊在前;
8.2 按照參賽隊成績排名確定獲獎等級(零分、棄權不計入排名),分別設冠軍、亞軍、季軍、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
附件:
ENJOY AI普及賽-奧運會開幕式 | 第___輪 | |||||||||||||
編號 | 隊名 | 組別 | ||||||||||||
任務 | 描述 | 分值 | 得分 | |||||||||||
文藝匯演 | 綠色的 1.5 倍銷完全位于 50 梁之上 | 60 | ||||||||||||
五環展示 | 五環豎起至70梁完全位于3倍插銷前方位置 | 40 | ||||||||||||
運動員入場 | 運動員放置到指定任務區,運動員直立并與場地接觸部分沒有出任務區 | 60 | ||||||||||||
升會旗 | 會旗升到頂端(兩處磁鐵吸合) | 50 | ||||||||||||
放飛和平鴿 | 50 梁和 110 梁沒有接觸 | 40 | ||||||||||||
火炬傳遞 | 火炬與火炬手沒有任何接觸 | 50 | ||||||||||||
點燃主火炬 | 主火炬完全位于聯軸器左側 | 40 | ||||||||||||
火炬在主火炬上 | 70 | |||||||||||||
開幕式結束 | 機器人部分正投影在基地內 | 40 | ||||||||||||
神秘任務 | 詳見賽場公告 | 100 | ||||||||||||
流暢獎勵 | 40-(重試次數)*10,且大等于 0 | |||||||||||||
總分 | ||||||||||||||
單輪用時 | ||||||||||||||
得分確認 | ||||||||||||||
本人已確認以上比賽得分記錄結果,真實有效,無任何異議。 | ||||||||||||||
參賽隊員: | 裁判員: | |||||||||||||
問題及備注 | ||||||||||||||
裁判長: | 錄入: | |||||||||||||